目前媒合共 30145 次,總價值約 127,651,293
內政部核准字號:台內團字第1030331369號 服務類別:身障福利 官方網站: 漸凍人協會 聯絡人:陳光銘 電話:02-25851367 聯絡地址:臺北市中山區民族東路2號7樓之1

關於漸凍人協會

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,簡稱漸凍人協會,於1997年成立。秉持「用愛解凍」的服務宗旨,不斷提升病友醫療照護、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,增進病友及家屬間相互扶持與鼓勵,爭取合理之權益,提高社會大眾對運動神經元疾病之瞭解與關懷。

協會的願景是:持續推動「人性化漸凍人照護中心」,為病友建構優質的照護環境;落實「漸凍人醫護服務網」,協助病友獲得在地、即時的醫護服務;推動運動神經元疾病醫療研究,俾早日找到治療疾病的方法;推動科技輔具之研發,協助病友追求無障礙生活,創造生命價值。

關於漸凍症

運動神經元疾病(motor neuron diseases, MND),俗稱「漸凍症」,是指因運動神經元漸進性退化而造成全身肌肉萎縮及無力,可依退化部位和好發年齡分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(ALS)、原發性脊髓側索硬化症(PLS)、漸進性肌肉萎縮症(PMA)和甘迺迪氏症(Kennedy Disease)。其中,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(ALS)是成人最常見的運動神經元疾病。

漸凍症的好發年齡為40至60歲,男女罹患比率約1.5:1。致病原因不明,遺傳機率為5-10%,尚無治癒方式。台灣每年新增病患至少460人,以盛行率0.5-0.6/100,000來看,台灣總罹病人數可能在1,000人上下。

‧    症狀發展

漸凍症是一種「逐漸不能動」或「逐漸失能」的疾病,最初是肌肉乏力,四肢、軀幹等全身逐漸無力癱瘓、吞嚥困難,平均3到5年會進展至呼吸衰竭。但狀況因人而異,有些患者疾病過程較為緩慢。

初期:容易跌倒、無法久站、無法持重物。

中期:逐漸無法走路、穿衣、洗澡、如廁,生活仰賴他人協助,講話不清楚,肢體僵硬,失眠、睡不好及酸痛的症狀也隨之出現。

後期:無法以口語表達,只能用眼睛溝通,吞嚥困難而體重下降,營養失調,需要依賴「胃造口」或「鼻胃管」維持生命所需營養;無法自主呼吸,生存須依賴機器,從非侵入性呼吸器、到侵入式呼吸器;或選擇安寧照顧。

‧    病因與治療

漸凍症的產生原因目前醫學界並未十分瞭解,已知有5%的病例可能與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,另有少部份為環境導致,如重金屬中毒,90%的病例迄今仍不明原因。目前美國FDA核准治療ALS的藥物有兩種:Riluzole與Edaravone。藥物的主要作用是延緩疾病惡化或減緩功能喪失的下降,但都無法根治ALS。

‧    溝通輔助

漸凍症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影響舌頭、口腔、聲帶肌肉,造成構音困難,說話不清楚,甚至失去聲音。同時,由於四肢肌肉也在退化,變得無力,常見輔助溝通的方式,如手寫、按鍵開關等,漸漸也無法使用,因此溝通成了病友日常生活中最大的難題之一。搭配紅外追瞳設備的眼控電腦是很多病友保有自主性的重要工具。近年,隨著科技的進步,人工智慧、腦波辨識、語音合成等技術也應用在漸凍病友智慧溝通系統開發中。

‧    生命選擇

漸凍症是種漸進性、不可逆、卻仍然保有感覺與自主意識的特殊疾病。在呼吸、吞嚥、肢體功能逐步衰退的同時,病友依然具有完整的感覺與思考能力。當面臨重要決定,例如:要做胃造口還是插鼻胃管?要不要接受氣管插管?要不要進行氣管切開術?當病情危急時希望家人怎麼做?希望採居家或機構式照顧?應盡可能協助病友了解疾病全貌,共同參與決策,保有生命尊嚴。

2003年9月起,漸凍症納入安寧療護健保給付範圍。2019年底,ALS被納入《病人自主權利法》(簡稱《病主法》)適用對象,病友透過預立醫療決定書,當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符合規定的條件,可選擇接受、拒絕或撤除「維持生命治療、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」的醫療照護選項。

有關疾病、醫療與照護、生命選擇等更多資訊,可以上漸凍人協會網站:www.mnda.org.tw進一步了解

顯示全部
TOP